科研处(科研与学风建设网)
首页|组织机构|学风建设|科研制度|科研平台|项目申报|成果申报|成果管理|经费管理|链接下载|智库建设|学术交流|政策信息|信息公告|旧版网站
站内搜索: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告>>正文
关于组织征集河南省教育厅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有关事宜的通知
2020-03-09 16:17     (点击: )

校内各相关院部、部门:

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征集工作已经开始,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送要求

(一)论文须按照《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选题指南》(附件1)规定的

10个选题领域,99 个研究方向的对应标号在《论文汇总表》(附件 2)内,本届我省论文征集不再提交纸质论文。

(二)电子版材料上报内容:

每位申报教师创建以本人“姓名”的文件夹,文件夹内包括:(1)上报的实名论文;(2) PDF 版匿名论文;(3)附件2。实名论文应以论文题目全称命名,使用 MicrosoftOffice Word 文档格式。

(三)Word 版实名论文要求:

论文应包括论文摘要和正文。

1.论文摘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结论与建议等。页面设置左右边距2.54cm。论文题目中文用3号黑体(居中);副标题用小3号楷体(居中)。作者姓名用4号仿宋体(居中);作者所在单位用小4号仿宋体(居中)。摘要正文用小4号宋体。

2.正文:页面设置左右边距2.54cm,论文题目中文用3号黑体(居中);副标题用小3号楷体(居中)。一、二节标题用4号黑体;正文用小4号宋体。另外,参考文献:标题用小4号黑体,文字用5号宋体。

(四)PDF 版匿名论文要求:

PDF版匿名论文全文应包括论文摘要和正文,不得出现与作者有关的信息,如:姓名、工作单位、所在省(区、市)等。PDF版论文应以Word版论文格式要求,用A4版式页面生成。

(五)每篇论文摘要不超过 800 字,正文不超过 5000 字,署名作者不得超过 5 人。

(六)论文没有在任何正式期刊发表,每篇论文的全文自重或他重内容重复率不得超过 25%,否则取消该论文参评资格。

(七)论文最终的选题领域和研究方向,以专家组反馈意见为准。

(八)本次报送论文,中小学以省辖市、省直管县(市)、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厅直属学校为单位,高等院校以单位形式报送,不接受个人申报。

二、论文获奖成果认定

根据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实验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豫人社办〔201712 号)精神,高校  体育学科教师在副高、正高职称申报评审时,对在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报告会上有墙报交流以上论文的,可视为工作业绩的补充条件之一。

三、报送时间

截至时间:将电子版于2020312日中午12点前发至科研处邮箱。

联系人:马志强   联系电话:2183538

电子邮箱:smxkyc2012@126.com


附件1:第十四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选题指南

本指南确定的是中国学校体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所列出的条目是研究领域,供选题时参考,非论文的具体题目。

一、学校体育理论与学校体育史研究

1.建国 70 年、改革开放 40 年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发展;

2.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3.新时代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理念目标与建设路径;

4.学校体育与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

5.学校体育与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6.学校体育区域一体化发展;

7.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

8.学校体育学科发展理论;

9.学校体育史、课程发展史;

二、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10.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体系和框架结构;

11.大、中、小、幼学校体育课程整体构建;

12.不同类型普通高等教育体育课程特色;

13.民族、地方特色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4.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5.大数据时代体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

16.体育教学模式、质量监测与评价创新;

17.不同运动负荷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18.普通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标准;

19.幼儿体育课程与教学。

三、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20.中国学生体质健康动态变化;

21.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政策优化、跨部门协同治理机制;

22.长期困扰学生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方案;

23.学生体质健康新问题与新影响因素;

24.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的创新;

25.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深度分析和有效利用;

26.健康体能训练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27.不同学段、区域学生体质健康的特点分析及干预;

28.体能薄弱群体、特殊群体学生体质健康精准分析及干预;

29.《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施行的实效性分析。

四、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研究

30.学校体育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

31.基于多元评价机制的学校体育整体评价;

32.体育考试(中考、高考)制度创新;

33.学生运动伤害的责任认定与社会救助机制;

34.学校体育工作评估体系、机制及标准建设;

35.学校体育的法制建设、智库建设;

36.新时代教体结合深度融合;

37.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共享;

38.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39.学校体育组织(项目联盟)管理与运行机制;

40.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置、管理与有效运行模式;

41.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校体育智慧系统;

42.国外学校体育管理体制;

43.学校体育科研现状与问题;

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44.新时代体育与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改革创新;

45.体育教师师德与职业素养、能力发展;

46.体育教师科研、名师工作室建设与教师成长;

47.体育教师待遇、职称、荣誉等权益与劳动保障;

48.体育教师工作量测算与业绩考评;

49.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50.中小学体育教研体系建设与工作机制创新;

51.优秀退役运动员任职体育教师的资格与路径;

5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改革;

53.教师体质健康状况调研与干预。

六、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

54.学校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改革发展现状;

55.不同学段健康教育衔接及课程体系整体设计;

56.学校卫生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与职业发展;

57.学生疾病预防与健康生活方式养成;

58.学校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对机制;

59.认知、运动、营养、行为与健康促进;

60.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等其他学科教学结合机制;

61.基于大数据的师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管理;

62.近视防控干预及管理;

63.学校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64.学生认知发展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65.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调查。

七、体育培育健全人格与促进心理健康研究

66.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意志品质形成;

67.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成效;

68.体育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69.感统失调等不同群体儿童的运动干预;

70.留守儿童等不同群体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运动干预;

71.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72.学生运动兴趣的心理机制与培养方法;

73.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74.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学业成绩的影响。

八、学校体育课余训练与竞赛研究

75.依托教育部门的中国特色学校体育青训体系、竞赛体系、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76.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现状与发展;

77.学生运动员注册、参赛制度创新;

78.学生运动员成长与升学制度设计;

79.学生运动员体能训练新方法;

80.学校课余训练与竞赛组织与管理创新;

81.运动训练前沿理论在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82.运动生理生化、运动生物力学在学校课余训练中的应用;

83.国外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九、学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84.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

85.中国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86.学校体育文化与社区、企业体育文化融合;

87.中国优秀体育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88.奥林匹克文化、运动项目礼仪与人文素养培育;

89.体育社团、大课间活动、传统项目学校与校园文化活力创新;

90.学生体育锻炼校内一小时、校外一小时保障机制;

91.中外学校体育比较与文化交流。

十、校园体育专题研究

92.中国校园足球顶层设计与发展路径;

93.校园足球训练、竞赛、管理、保障体系创新模式;

94.校园足球课程教学、师资培训、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模式;

95.幼儿足球科学理念与规范发展;

96.校园篮球等集体项目的改革发展与推进策略;

97.校园网球等非集体项目的改革发展与推进策略;

98.传统优势竞技运动项目在学校中的可持续发展;

99.冰雪等运动项目在学校中的普及与推广。

附件2

论文汇总表

单位:_____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姓名

第一作者工作单位

第一作者联系电话

选题领域

选题方向




































注:1.本表可自制,填写内容用 Word 格式。

2.作者姓名,需填写本篇论文全部作者的姓名(每篇论文署名作者不得超过 5 位)。

3.选题领域如是指南的 10 个领域,应填写对应标号。

4.研究方向如是指南的 99 个方向,应填写对应标号。

5.选题领域和研究方向请严格按照《选题指南》对应的标号顺序填写,凡论文内容与填写标号不一致的,不予评审。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 版权所有